我教嘅實用心理學課程入面,
有一份功課係請學生做一個優點評估,
然後就自己嘅五個優點做一啲反思,揀五幅相去表達,再運用正向心理學嘅理論作解說。
班入面有一位同學,
佢分享到自己係一個好悲觀嘅人,
經常性出現「災難性思想」,未做已經覺得自己會失敗。
佢反思到同佢嘅成長經歷有關,
包括佢好渴望媽咪嘅讚賞,
但生於重男輕女嘅家庭中,佢永遠都得唔到讚美。
成績幾好都好,媽咪睇到嘅只係點解你唔夠細佬叻,
永遠只有唔公平嘅待遇同比較,
無論幾努力都好,
媽咪都唔會讚佢。
久而久之,就形成咗「習得性無助」,
對好多事情都採取「這些機會不是我的」嘅態度,
就算明明好想做到果個目標,
但永遠都提唔起勁去做,
覺得自己係一事無成。
甚至要好似今日咁企喺全班同學面前present,
佢都緊張到瞓唔著,
覺得自己會做得唔好俾人笑。
完咗到我俾comment嘅時候,
我只係俾咗啲鼓勵佢同話佢知我欣賞佢嘅地方,同多謝佢有留心聽書
放學嘅時候,收到呢位同學嘅Whatsapp,
多謝我嘅鼓勵,佢從來無試過咁正面地欣賞自己嘅優點。
我鐘意教育界工作嘅原因係,當我教緊學生嘅時候,其實同一時間,佢哋都教緊我。
多謝呢位同學再次提醒我讚美對成長中嘅孩子係幾咁重要,
同埋帶咗真正嘅快樂俾我。
正向心理學入面講到,
要獲得真正嘅快樂,
並非金錢或物質上嘅滿足,
而係利用自己嘅優點長處去幫助人。
每次我覺得我可以感染到學生,可以鼓勵到佢哋,可以令佢哋有成長,我都覺得好滿足,好快樂。
那怕我只係教佢哋一年,一個學期,一個星期,甚至只係一堂,
我都希望我講嘅説話,有一句半句可以改變到任何一個學生,幫佢哋揾到人生目標,而到大個咗,都仲會記得。
我自己鍾意採取「強項為本」嘅方法,希望幫每一個學生/小朋友揾到自己嘅優點,加以發揮。
但要認識自己嘅優點都唔係咁容易,如果大家有興趣,可以做吓呢份問卷,揾吓自己嘅強項:
https://www.authentichappiness.sas.upenn.edu/zh-hant
(揀問卷,VIA突顯優點調查,大概有二百幾題,做完之後有個幾詳細嘅分析,可以了解一下自己呢!)